無形戰場,搏殺激烈。
寒冬時節,濟南軍區某通信團全員全裝挺進泰山北麓,接受上級考核。記者獲悉,與以往不同,這次考核的課目是,考核組帶領實兵分隊對團通信指揮樞紐實施“斬首行動”,考一考“龍頭”靈不靈。
好戲不能錯過,記者立即跟隨襲擾分隊出發。根據情報信息,團基本指揮所會在××地域開設,然而,等襲擾分隊摸到具體位置,“中軍帳”卻早已不見蹤影。
戰斗剛打響,指揮所就轉移,看來這個指揮所不好找。考核組立即派出無人機搜索,傍晚時分,發現幾頂迷彩帳篷藏身在一片隱蔽的山林中。襲擾分隊立即調整戰斗方案,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撲了過去。
“不準動,舉起手來!”不曾想,一群手持鋼槍的戰士,突然從山巖、草叢、樹上現身。原來,這個帳篷是個誘餌,襲擾分隊反被“包了餃子”。
“團指揮所究竟在哪里?”恰在此時,偵察分隊突然捕獲一個密集的通信信號源。考核組迅速調出頻譜數據分析比對,判斷這個信號源屬于該團指揮樞紐的電磁頻譜區間。
“立即加大對目標的干擾力度!”一聲令下,無形的電磁波排山倒海般向“指揮所”撲去。
對方毫無抵抗,會不會又是一個假目標?考核組派出偵察分隊抵近觀察,果然,這個“指揮所”只不過是一臺故意設置的大功率信號發射器,真正的團指揮中樞早已“暗度陳倉”。
考核組調兵遣將,多種偵察手段撒開天羅地網,該團指揮所神出鬼沒的秘密也一點點被揭開:原來,這個團通過技術改造,將多種通信手段綜合集成在了指揮車上,指揮所開設由過去“搭帳篷”變成了“搭網絡”,靈活機動。
“你的指揮所還真是不好找!”考核結束,記者終于見到了團長張強。
“就算把我抓住了,指揮所的電波也不會消失。”張團長告訴記者,信息化戰場,一個信息節點就是一個指揮所,多種功能集成于一身的指揮車就是一座“中軍帳”。在信息化戰場上,這“永不消逝的電波”,就意味著指揮中樞在行動。